“走”進考古現場,近距離體驗考古工作;跟隨表演嘉賓腳步,徜徉在《千里江山圖》里;超高清畫質“貼臉”式觀看布滿刻痕、劃痕的黃金面罩……
近兩年的各大電視節目除注重節目內容創新外,在“黑科技”運用方面也漸漸加大力度。
從目前熱播節目看,CG特效、AI、全息投影、VR、AR等技術讓節目極具“大片”質感,可謂是娛樂與視覺享受兩不誤。
虛實相加,讓受眾身臨其境看節目
燦爛的中華文化為眾多文藝節目提供了養分,現代科技則讓視聽表達變得妙趣橫生。
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考古文化節目《中國考古大會》,以中國十二大考古遺址為主線,依托VR+全息投影技術,為觀眾呈現“亦真亦假”的考古現場。
演播室內,令虛擬空間與現實世界渾然一體。
首播至今,《國家寶藏》系列在內容呈現上不斷求新求變,視覺科技也與時俱進,視效逐步迭代升級。
2021年播出的《國家寶藏•展演季》里,音樂短劇《滄海離枝》打造三維空間,歌曲《威鳳吟》里疊加全息技術營造的巍巍大唐磅礴氣象,舞蹈詩劇《只此青綠》主創分享時采用的“裸眼3D”拍攝技術等,為演播室綜藝的視覺呈現開拓更多可能。
而河南衛視與B站推出的舞蹈類綜藝《舞千年》,將舞蹈融入劇情故事中進行全新演繹。
節目綜合利用三維、5G和全息技術,讓全新演繹的內容也擁有了新穎的呈現形式。
文藝節目之外,新聞節目也借助全新的影視技術,將直播間“搬”到了“現場”。
在新聞頻道推出的《三星堆新發現》特別直播節目,解鎖了“虛實”相輔相成的報道形式。央視新聞客戶端推出的《天下之謎三星堆》系列融媒體直播,則通過MG動畫、VR探寶,虛擬考古小游戲等形式,帶領觀眾“走進”考古現場。
在央視新聞頻道直播報道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全程時,落地后的返回艙也“來到”了演播室。
隨著超高清視頻技術與5G、人工智能、全息投影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,新視聽的想象空間正不斷拓展。
影視技術升級不僅僅是停留在改善用戶視聽體驗上,還在于讓更沉浸、更高清、更快速的新影視科技服務更多視聽內容。
技術創新賦予了視聽內容新表達,打破時空屏障,拉近與受眾的距離,讓內容變得真實可感。
科技融入節目
加入多種“黑科技”元素后,觀眾在節目中得到的視覺體驗確實大不一樣,節目所標榜的“大片”質感時有體現。
很多觀眾表示,希望能將科技融入綜藝節目中,“本來科技就很‘高冷’,如今能與大眾娛樂相結合,傳播度會變廣,現在市場如果按普通形式走下去,很難給觀眾新鮮的刺激。
只有結合新的概念和新的科技,才能異軍突起,抓住觀眾眼球,簡單化娛樂已經很難滿足需求,只有將節目帶來的快樂和智慧結合在一起,用更智能的形式來表現,才能算得上是新時代的智娛節目。
全息技術,讓科技融入生活。
盟云全息擁有國內先進的全息技術,通過裸眼3D全息投影可將產品活靈活現呈現在你面前,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全新多感官體驗和沖擊。